政已阅丨这些违法行为为何不处罚?浙江这份清单有深意

近日,浙江省民政厅印发《浙江省民政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实施办法(试行)》,明确26项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实施办法》将于今年1月15日起施行,目的是健全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工作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违法可以不处罚?有人可能会觉得意外:法治社会,不是应该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吗?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机制呢?

事实上,2021年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就增加了“首违不罚”的规定,明确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更早之前,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交通领域“首违不罚”“小错免罚”,也被证明是有积极成效的。

行政处罚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规范社会秩序的手段。轻微违法行为不处罚,是为了推行有温度、精细化的执法。

仅2023年,浙江人力社保、卫生健康监管、体育、市场监管、科技系统等多个领域,都出台了轻微违法行为相关规定。

我们可以透过浙江省民政厅这份《实施意见》和清单,看懂我国法治建设的深意。

清单是怎么来的?

这次省民政厅公布的26个不予处罚事项,主要涉及社会救助、养老机构服务、彩票管理、社会组织等业务。目前,省民政领域共有103个行政处罚事项,清单上的事项占了近1/3。

不少事项来源于基层执法实践。例如,针对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最低生活保障资格的行为,原本可以处非法获取的救助款额或者价值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但此次被纳入了不予处罚事项清单。

“基层执法中发现,很多违法者其实是‘无心之失’。”省民政厅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告诉已阅君,其中不少人虽然不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领取资格,但本身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对于没有主观恶意的初犯者采取柔性执法,更能传递法治的温度,给予他们合法尺度内的容错空间。”

2023年初,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一位车主的纸条留言和交警开出的“温馨提示单”,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

这位车主在纸条上留言:“警察同志,父亲病重需要转院,时间紧迫,实在没有合适的车位不得已才在此停车,还望理解。”

交警则开出了温馨提示单:“祝您父亲早日康复!”

宽严相济、法理相融,才能让人心服口服,赢得更好的社会效果。我国的行政执法已进入追求执法效能的阶段。除了办案的数量外,办案的质量往往更值得关注。

“首违不罚”“轻微不罚”, 给予了当事人改正的机会,真正把处罚作为一种纠正、矫正的手段,而不是作为行政机关“处罚率”的考核指标。

不予处罚有何前提?

政已阅丨这些违法行为为何不处罚?浙江这份清单有深意

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无疑对立法和执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执法具有公信力、能够被社会所接受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不处罚的标准”。

行政处罚法明确,不予处罚必须满足违法行为轻微、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实施方案》对三项条件进行了具体解释。例如,违法行为轻微是指当事人无主观过错或主观过错较小,违法行为持续时间较短、没有违法所得或数额较小、违法行为影响区域和人群范围较小等情形,并且不包括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情节严重”的情形。

其他领域轻微不处罚的实施方案也大同小异。简单来说,要在保障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的前提下,在法律框架内,才能不予行政处罚。

配合《实施办法》,省民政厅还印发了告知承诺书和实施流程图。一方面,以此推动基层执法实践更规范统一、更具可操作性,从制度层面增强基层执法人员的底气;另一方面,也通过公开发布执法依据,增加公众对这一工作的知晓率,接受公众监督。

“轻微不罚”减轻了执法阻力,避免了行政争议。而流程规范统一,则利于将基层执法人员的精力从小案件中解脱出来。小案件快速办理,也意味着执法资源能够向重大案件倾斜。

推行此举目的何在?

执法上的“松绑”,说到底既是为了执法的精细化,又可以释放更多的市场活力。

对于初次轻微违法者等不予行政处罚,进行教育也能起到防止和减少严重违法行为、降低社会危害性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本次《实施方案》的主要受益人群,除了困难群众,还有大量市场主体。所以,《实施方案》的出台,本身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之一。

此次明确的26项事项中,有9项涉及养老机构。据预测,2025年浙江省老年人口将达1500万;2030年,约每3个浙江人中有1个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快速增长,并趋于多元化,标准也逐步完善。

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快速增长,并趋于多元化,标准也逐步完善。与此同时,部分养老机构面临融资难、运营难、用工难等问题。事项清单中,“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资格不符合规定”“养老机构未按照国家有关服务标准和规定开展服务”都是相对容易出现的问题。

对于国家战略产业、新兴产业,更要秉持包容审慎的执法态度。通过探索轻微违法行为容错机制,为市场主体培养、发展和壮大创造更加包容、更加宽容的市场环境。

前年,浙江省市场监管领域也出台了“不予处罚清单”和“减轻处罚清单”。实施半年,全省市场监管部门作出免罚决定1337件、减轻行政处罚决定1695件。每件决定背后,都有一个享受到柔性执法的市场主体。

去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表态“全面禁售禁燃烟花爆竹规定应予修改”,随后多只烟花概念股涨停,烟花市场被预期出现多年未有的活跃。这也被看作是应有秩序下的宽松刺激经济发展的有力证明。

让该松绑的松绑,最终必将会带来喜人的社会和谐进步与经济发展。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