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新时代新征程使命光荣,大走廊大发展催人奋进。
首届“良渚论坛”成功举办仅10天后,区委高规格召开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推进大会,发布良渚文化大走廊首期“十大工程”,以及“良渚文化大走廊‘文化+’产业政策20条”,将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发展蓝图擘画得更加细致。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区委高站位谋划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良渚论坛”重要贺信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加快构建“两廊一轴”发展空间新格局,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新中心所作出的精准判断,充分彰显了余杭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现代文明的信心和决心。
站位决定方位,方位决定出路。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良渚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曾两次亲赴良渚遗址现场调研,十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良渚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良渚文化念兹在兹的关心厚爱,把绝对忠诚、紧跟追随的方向把得更准,把勇挑大梁、勇立潮头的使命扛得更牢,把探路先行、实干争先的步伐迈得更大,以更加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守护好良渚遗址这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高站位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向世人充分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如何加快把美好蓝图转化为施工图?我们要对照大走廊建设的国际坐标、历史坐标、发展坐标、民生坐标,围绕打造“中华五千年文明实证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先行地、文化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地”的目标,按照区委部署,加快推进首期“十大工程”等落实落地,用好“文化+”产业政策20条,高标准打造一条文化之廊、生态之廊、发展之廊、共富之廊、合作之廊。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纵深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下转第2版) (紧接第1版) 审视自身,余杭是“中华文明圣地”——良渚古城遗址所在地,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径山文化、千年古镇文化、非遗文化等文化瑰宝串珠成链。放眼全国,仍需看到,我们与知名文化名城相比,文化资源优势的转化还不够。但总体而言,当前我们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面临着很好的机遇条件。全力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必定大有可为,也必须大有作为。
说到底,只有干来的精彩,没有等来的辉煌!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闯劲全力抓好大走廊建设,把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推进大会的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一个声音喊到底,一鼓作气干到底,把每一项工作都往深里推、往细里做,始终保持不见成效不撒手,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气神,让“定必干、干必成、成必优”成为全区的统一“坐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是我们这代人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上下同欲、久久为功,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加快树立“五千年中国看良渚”新标识,确保大走廊建设早出形象、早见成效,让历史文化名城的新中心底色更亮、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