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渴望到警惕 糖与人类的“爱恨情仇”

经济日报讯 从食物中,我们可以窥见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元素的流动与交织。人类与食物的这种关系,在糖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早期,蔗糖产量有限,因此价格昂贵,糖一度成为权力与身份的象征。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蔗糖生产开始走向规模化、机械化,糖成为补充能量的主要食物之一。而在今天,在健康主义生活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对糖的态度从渴望变成了警惕,甚至是排斥。

未来,糖还会带给人类什么?这取决于人类自己的选择。

吃是一种本能吗?是,又不全是。人类对于食物营养的本能需求,贯穿生息繁衍的全过程。数千年来,这种本能也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成为一种社会性行为。从食物中,我们可以窥见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元素的流动与交织。人类与食物的这种关系,在糖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从新几内亚到欧洲

人类对甜味的渴望几乎与生俱来,这种渴望得到极大满足,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研究发现,人类种植产糖作物的最早记录出现在澳大利亚以北的新几内亚岛。公元前8000年左右,甘蔗在这里被当地土著人驯化为农作物,最初只被用作喂养牲畜,而非供人食用。随着土著人漂洋过海到达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甘蔗开始在更多地方被种植。有历史学家认为,甘蔗被传到印度后,印度人发明了通过甘蔗汁制结晶糖的工艺。公元600年,这项技术由印度传到波斯,并被阿拉伯人进一步传播至中东、地中海南部和伊比利亚半岛等地方,进而吸引了欧洲人的目光。

在欧洲特别是英国,糖开始逐步拥有旺盛的社会生命,甚至一度成为权力与身份的象征。

美国人类学家西敏司归纳了蔗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用途,分别是:药品、香料、装饰品、甜味剂和防腐剂。在早期的英国,糖就被当作一种珍稀的调味品。

英国人在十字军东征时期接触到了蔗糖。由于早期的蔗糖产量十分有限,因此价格昂贵,只有宫廷中的王室贵族才能消费得起。

糖的稀缺性在英国最终演变出一种在今天很难令人理解的糖文化。人们把蔗糖融化,与杏仁混合后,做成糖糊,再由糖雕师雕刻成动物、建筑等形态各异的糖雕,上面有时还会铭刻上歌颂国王的颂词。在这样的文化中,糖成为奢侈品,甚至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无论是对味蕾的吸引,还是作为财富的象征,糖都刺激着越来越多人的欲望,创造了巨大的社会需求。这种需求让欧洲殖民者蠢蠢欲动。

1420年,欧洲航海家发现了今天隶属于葡萄牙的马德拉群岛,并在那里开设了历史上最早的甘蔗种植园,他们从非洲运来数百个奴隶,马德拉群岛迅速成为欧洲最大的糖料生产地。

从渴望到警惕 糖与人类的“爱恨情仇”

但这远远满足不了欧洲人的需求。1492年,哥伦布开启第二次远航,将甘蔗制糖技术带到海地,并逐步传播到美洲大陆其他地方。廉价的生产成本让美洲开始成为欧洲的制糖工厂。

随着欧洲对糖的需求越来越大,来自欧洲的佣工和美洲印第安人奴隶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欧洲殖民者开始源源不断地将非洲人贩卖到美洲,成为甘蔗地里的奴隶。殖民者们挥舞着皮鞭,驱赶着奴隶,伴随着一声声惨叫,大量的糖被运往欧洲售卖,殖民者则成为日进斗金的富豪。据不完全统计,有6000万奴隶因伤病、逃亡死在美洲大陆的甘蔗地里。

  • 1
  • 2
  • 3
  • 下一页
  • 全文阅读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