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改造 让老年人“医”路畅通

  中国经济网7月25日讯(记者 郭文培)自助不会用、语音听不懂、位置找不到、排队等不及……基础疾病多,加之行动不便,就医问诊困扰了不少老年群体。尤其随着医院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鸿沟”更是让部分老年人就医“犯难”。为解决老年人看病系列堵点,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及医疗机构多措并举进行“适老化”改造――为老年患者免挂号费、设立老年人爱心服务站、开设老年专科……用系列服务改善老年人就医。然而,持续改善老年人就医体验是一项长期工程。业内呼吁:在给老年人提供优质医疗保障的同时,更需要带来深层次服务及人文关怀。建议建设老年专科“小型医院”,满足多元就医需求。

  老龄化加剧

  亟待适老化改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1.1%,65岁及以上占比15.4%。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

  在就医方面,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现有1.9亿老人患有慢性病,需要经常去医院看病拿药。调查显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超七成老人选择独自就医。随着医院规模扩张及信息化提升,老年人“看病难”问题凸显。

  “自助不会用,来回奔波、重复排队,摸不到头绪。”“带老人看病,一天暴走两万步,我一个中年人都受不了,别说生病时的老人了,有些医院的就医流程太复杂了。”走访中,不少公众表示。

  “困扰老年人就医的三大难题,是听不懂、找不到、等不及。”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副主任任莉说:“由于生理功能衰退,很多老年人视力和听力不是很好,加之普通话和专业术语沟通,老年人看病时听不懂。同时,视力及文化程度等限制,加之医院标识位置、大小不清晰,老年人看病又找不到。此外,由于心理焦虑及身体虚弱,老年人看病往往又面临等不及的难题。‘数字鸿沟’背景下,这三个问题更是困扰不少老年患者。”

  “人口老龄化进展加速,卫生系统面临人力与资金双重约束,需要进行‘适老化’重塑,医学分类体系逐渐完善,从‘疾病治疗’转变为更加突出‘健康干预’,促进健康老龄化。”在第二届中国医院运营管理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付强说。

  化有碍为有爱

  满足多元需求

  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矛盾日益凸显,医疗服务亟待适老化改造。在这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多措并举改革。上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制定关于医院病房改造提升的指导性文件,推进医院病房适老化、便利化改造。

  早之前,为方便老年人看病,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等,出台多项具体举措。

  “我们之前设导医台,发现不能满足多样化需求。现在推出流动导医,在每个楼层协助老年患者,自助机旁也有专人指导。没有陪诊的老年患者,有免费陪诊志愿服务队。”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服务管理部主任单信芝介绍,为方便老年患者,该院开通了24小时“敬老专线”和“老人住院家属代办自助入院”,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忙”难题。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改善就医体验上屡屡“上新”,不仅最早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其围绕构建适老化就医环境,也是屡屡惠民。医院不仅设置“老年人爱心服务处”,且设有专门的老年患者挂号、缴费、采血、取药、住院等服务窗口。同时,医院对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门诊就医免挂号费及诊察费。“每个楼层都有移动服务点,老年人到门诊后,服务岗人员上前主动接待,有家人陪诊,就只提供引导服务。若仅老年人自己,我们就贴一个‘爱心接力’帮扶标识,开展‘联动式爱心接力’陪诊服务。”任莉说。

  老年人群口腔患病率较高且病情复杂,患者往往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北京口腔医院针对老年人群牙病和就诊特点,在全国口腔专科医院中率先成立老年口腔病科,科室配备牙周、外科和修复等专业医生,老年人常见治疗需求可以在这里得到一站式满足。

  记者走进北京口腔医院门诊楼,绿色的“老年咨询台”标示映入眼帘。老年咨询台正前方走20米,左手边便是老年口腔病科。顺着黄色地标径直走约30米,便到达分诊台。上午的分诊台前,是患者最多的时候,询问声和指引声交织,忙而有序。分诊台一角的老花镜和大字版宣教彩页引人瞩目。护士告诉记者,这是为老年患者特意准备的。“科室建的时间长,我们也准备搬新院了,虽然地方有点局促,但该有的硬件都有。”

  记者看到,不足百平米的老年口腔病科紧邻急诊科,几个诊疗科室占据门诊一半空间,但等候座椅、轮椅停放区等一应俱全。不过,这仅是一些基础服务,更为有份量的是分诊台上厚厚的两沓转诊单。“很多患者对口腔专业认识不足,有很多挂错号情形,老年口腔病科可以科内转诊,免去反复排队挂号的不便。”北京口腔医院门办主任韩冰说,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全身基础疾病者,往往需要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拔牙或治疗,为此科室也为老年患者提供绿色通道。

  “还行,都能找得到!”70岁的吴阿姨独自看病,她说,“我是114上提前挂的号,大夫已经给我预约好了下次复诊。我识字,一个人可以整明白。”

  像吴阿姨这样独自看病的老年患者还有很多。记者发现,不少老年患者往往是首次家人陪诊,后续老人独自复诊,家人则远程协助,或手机缴费、或电话提示、或远程叫车。不过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则就需要专人陪诊了。“还是很方便的,基本上手机就可以解决,但还是需要有人陪,你看我们每次都俩人陪着。”王先生和爱人一边推着生病的母亲,一边向记者介绍。

  针对适老化医疗,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俞华介绍,该协会围绕防跌倒、防失能、防失智及主动健康生活管理,积极打造适老化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今年联手合作伙伴开发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适老化全科医学公共服务协作平台等,7月下旬起,将赋能全国各级各类养老机构,将医养融合真正落地做实。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适老化服务上,将系统拓展具有规模效应的应用场景。

  建设老年专科“小型医院”

  全方位促进“医”路畅通

  不会操作有人教、没有手机有人帮、行动不便有人助、就医不畅有人陪。化有碍为有爱,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推动适老化医疗。然而,持续改善老年人就医体验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协同推进。着眼未来,更好应对老龄化,医疗机构如何发力?

  在一家三甲医院门口,一位80岁的老婆婆驻足在费用提示栏,眼里满是惆怅。“别的医院种牙要5000多,今天来想看下这边的费用,但是不知道问谁,刚挂了一个下周的号。”81岁的李阿姨独自转了两趟公交,诉说着自己的看病心路。针对就医体验,她期待社会能适当给予老年患者更多关注,让老人患者找得到人、看得明白。

  “很多老年人不会用手机挂号,都是让别人帮忙,建议从政策上推进开辟信息挂号系统,专门为老年人挂号。另外就诊流程上,设置无障碍便利通道;同时,医院也要持续倡导老年友善文化。”韩冰说。

  “作为医疗机构,要履行公益性,这是本职工作。所以要持续关注患者诉求,进行信息化适老化改造、就医环境适老化改造,其实很多医疗机构也都在尝试。”任莉说,“我们要关注老年人心理层面,如就医恐慌感、经济负担等问题。在服务时,不要把老年人真的当老年人,要按不同区段进行管理。给初老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更多的是教他怎么做。真正意义上的弱势群体,给予陪伴服务。对于老年人多发性疾病,建议进行专病适老化建设,在技术和诊疗模式上实现创新。”

  在流程优化基础上,青岛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蒋光峰表示,要全面推进管理流程和诊疗流程科学化、标准化、循证化,从根本上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寻找质量、成本与效率想均衡的最优流程路径。

  “目前我国适老化医疗尚无法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在俞华看来,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还未有效解决,医联体和医共体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老年人就近就医,但因其内部的责权利划分还有待完善,互利共赢的良性发展生态尚未真正建立,基层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依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如何在基层医疗机构有效解决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且使患者得到规范化且较高水平的健康管理和医学康复,是关键破局点。建议在科学划分各级医疗机构的工作职责与服务对象的基础上,借助数智系统赋能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其全科体系建设,让基层适老化的慢病管理水平同质化地达到三甲医院的基础水平,以此获得患者及其家属信任,进而确保适老化医疗真正落地。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