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楼丨产业链区域化加速,浙企如何应变

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在最大的美国客户明确提出美国建厂要求后,位于奉化的光伏零部件企业帕瓦莱斯高管层,进行了慎重考虑和反复讨论。最终,大家一致决定由合伙人之一、阿根廷华裔费尔南多·奥斯卡刘,在龙年春节期间去美国实地考察一番。

帕瓦莱斯的两难,背后正是当前全球产业链的逻辑变了。在世纪疫情、地缘冲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产业链全球化,正逐渐转变为产业链区域化、短链化、本土化。

这一趋势,在前不久刚结束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愈发明晰。链博会上发布的《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显示,全球供应链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就是“区域化”。

常年在市场风浪中闯荡的浙企和浙商,在产业链全球化的背景中成长并壮大,如今面对的是产业链区域化。挑战当前,它们如何应变?

化被动为主动

帕瓦莱斯的两难,在浙企中颇为普遍。他们收到海外客户的橄榄枝,但邀请背后有深意:不出去就终止合作。

过去,在产业链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分工效率优先。然而,近年来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交织,远距离的全球分工存在安全风险,“产业链从过去的主要强调效率,调整为强调效率的同时还要兼顾安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认为。

对于这个变化,浙企浙商迫切地想求解、突破。

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记者 郑亚丽 摄

链博会开幕式前的欢迎晚宴,已让他们对变化有了切身体会。

“大家不是按照地区坐,而是各区域穿插着坐,每一桌都有不同国家的面孔,满满的‘国际风’。”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巍巍对此印象深刻,占比达26%的国际参展商,让他看到外资企业展现出的强烈的本土化需求。

的确,多年来在中国深耕的外资企业都有“在中国,为中国”的定位,如果走出去的浙企能从被动走出去到主动嵌入国际产业链,在当地不仅制造产品,还能掌握物流和消费终端,这显然是巨大的机遇。

杭州时代电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训强,在链博会上布展时就格外关注国际参展商。他说,公司生产的分布式驱动产品是整车体系中重要的核心零部件,产品粘性很强,一旦能嵌入当地产业链,就会迅速形成规模和声量。

链博会上的杭州时代电动科技。记者 郑亚丽 摄

“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告诉记者,疫情加速了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过程,对浙江企业而言,一定要力争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做到不可替代。

“要走出去与世界共享机遇。”奥斯卡刘的足迹遍布全球,他认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要在嵌入到当地产业链的基础上,试图与当地达成一个互生共赢的关系,这很关键。”

拓宽产业“护城河”

在全球产业链变化的新逻辑下,浙企已有变化。

帕瓦莱斯的管理层,已统一了思想,计划进一步提高本土供应链的比重。“我们最近的供应商就在2公里范围内,沟通起来非常方便,物流时间也短。”奥斯卡刘说。

决定织密本土产业链供应链网络的浙江企业,不独帕瓦莱斯。

位于平湖市的浙江欧迪恩智能制造基地车间里,最新研制的等速驱动轴产品,鱼贯流转。“这是为桐乡合众新能源汽车最新车型配套的,目前正在小批量试生产,2024年1月开始批量供货。”欧迪恩配套营销部长毛磊介绍。

涌金楼丨产业链区域化加速,浙企如何应变

欧迪恩“链”上合众,源于平湖市汽车协会组织的一场面对面对接会。平湖市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秘书长林飞介绍,去年协会借力全省“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组织了平湖市内18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企业,抱团赴同属嘉兴的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对接。

“最终促成9家企业与合众达成意向合作,合作成功率高达50%,推动合众新能源本地配套率提升5%以上。”林飞说。

事实上,在疫情初期的复工复产中,浙江在实践中发现,一家链主企业能否迅速复工复产,往往取决于产业链上的配套企业,所以较早采取了稳定本地产业链的行动,推出了产业链式复工法。

到了疫情后期,产业链供应链断链断供问题愈发突出,浙江从2022年起开展“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聚焦省内标志性产业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以及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让本土产业链更有韧性、更安全。

刚过去的2023年,截至当年11月底,对接活动办了300余场,参与企业有2.81万家(次),对接订单1887亿元,融资1308亿元,专业人才9122名,投资或研发项目合作603个。

“产业链本土化,为浙江对现有产业链梳理、提升提供了一个绝佳契机。”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宋婷认为,步入后疫情时代,浙江更需要借助企业深度对接,推动产业链水平分工、垂直整合相互促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走出去不是不回来”

产业链本土化势不可挡,企业走出去的脚步在加速,舆论一度出现“产业空心化”的焦虑。“本身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全球化布局。”位于宁波的激智科技董事长张彦认为,无非现在全球产业链本土化加速了企业海外布局步伐。其公司正计划在马来西亚选址布点,以便就近配套所在光伏产业链上的链主企业。

“走出去不是不回来了,希望政府出台有效政策引导、吸引企业将海外赚得利润反哺国内,从而强化本土创新力、做强品牌影响力等。”奥斯卡刘说,这也是日韩经济发展的经验之一。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科技创新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调研中,不少企业透露,现有供应链中日韩美台湾占比还很高,尤其高端产品。产业链本土化的强烈需求,为更多中国企业突破进口替代提供了契机。这些年来,张彦一直在做两件事:一手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用最低成本做出更优产品;一手沿着产业链上下游投资布局了近20家企业。如2014年投资的象山勤邦,解决了其主打的膜产品的原材料问题。

“企业要顺应产业链区域化趋势,特别是以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推动先进制造领域的产业链本土化。”张彦说。

无独有偶。银轮机械一边加大国际化布局,一边持续多年培育本土供应链。早在2018年,银轮所处的天台县,就组建了大车配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由银轮担任大车配产业链“链长”,将全县汽车、轨道交通等 698 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链”起来。

此外,受访企业还清醒地认识到,产业链区域化、本土化趋势下,创新合作和人才招引仍要坚持国际化。

“技术、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技术人才的交流合作绝不能中断。”一家受访企业表示,希望政府出台更大力度的政策招引留人才。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