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 今天(1日)上午,广东省清远、阳江、河源、汕头四个北斗探空站的高空数据,实时上传至中国气象局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系统。这意味着在经过一年多的探空组网观测业务化示范后,广东省气象探空业务正式实现北斗探空业务切换,为我国全面推进北斗探空系统建设打造模板。
观测是预报和服务的基础。当遇到极端天气时,就需要加密观测,尽可能获取更多的气象数据。自19世纪现代探空业务发展以来,加密观测都只能通过多放气球来实现,然而,这种探空站间距稀疏、观测间隔为12小时的探空观测,很难捕捉大部分历时短、骤发性强的强对流灾害性天气。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探空系统,北斗探空系统具备平漂探空能力,实现一次放球就能获取上升、平漂、下降三个阶段共计约6小时的高空连续观测数据,打破了上百年的高空观测模式。
另外,以前的数据是一个探空仪向一个地面站传输,北斗探空系统每个探空仪传回的数据都能被不同的地面接收站同时接收,在基于互联网的“云+端”架构下,实现北斗探空业务数据资料和原始观测资料从台站直接到国家级数据库的实时传输。
广东天气形势复杂,经常受到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自2022年8月起,当地气象部门开展北斗探空系统组网观测示范业务化试点。
试验数据表明,北斗探空系统数据稳定可靠,数据质量达到世界气象组织(WMO)探空数据最高目标要求,测风误差由3米/秒提升到0.3米/秒。借助精准的北斗探空数据,气象部门对大雨及以上降水预报准确率评分提高36%以上,72小时降水预报准确率评分提升高达44.83%。
目前,广东气象部门已将北斗探空资料常态化应用于气象预报、数值预报、卫星遥感等领域。此外,北斗探空写入世界气象组织技术委员会高级别指导意见文件,并作为新型技术推进,为全球气象探空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预计到2025年底,我国将建成全国观测无缝隙的地-空物联网,基本完成北斗探空业务系统升级换代。